2017年12月14日 星期四

補充《焦慮的加法》:押井守的「所有的電影最終都會變成動畫」



今年的御宅文化學術研討會暨巴哈姆特論文獎,影評人湯以豪以《焦慮的加法:淺談押井守的真人電影》一稿投了進去,相信不少押井守迷都相當興奮。就算完全不熟悉押井守,也能從湯大大的文字中學到一兩招理解電影的分析框架。

《焦慮的加法》是一篇好文章,把三景法、四景法、加法和剪法等等寫得這麼平易近人實在難能可貴。但行文與結構很難稱得上標準的論文。內文涉及大量個人見解,詞藻也相當華麗,內容亦比較像押井守作品系譜的概觀和點評。當然,手法與格式反傳統與文章的價值未必有關。傅柯的博士論文《古典時代瘋狂史》當年也被評審批評文字修辭過剩,但及後此書在研究病態、理性與文明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。見地與文筆從來是湯以豪文章的賣點,無須為參賽抹去自己的個人特色。

本文想續寫的,主要是文章第三部分關於《機動警察 PATLABOR 2 The Movie》的內容。事實上,此部分是文章的精華,而此作也恐怕是湯以豪最想談論的作品吧。《PATLABOR 2》確實是押井守的高峰,也因為高峰早在二十四年前就已經到達,踏入2000年後,體力急速衰退(於是跑去練空手道)的他推出的作品大多也只能作為昔日的「殘照」存在。

2017年11月18日 星期六

《新槍彈辯駁V3》及系列總論:虛構的彼岸,小高和剛的獻身


不論好壞,如果說動畫《槍彈辯駁3 —The End of 希望峰學園—》是故事的終結,那《新槍彈辯駁V3 大家的自相殘殺新學期》便是命題的終結。因此,在詳細討論本文的主角《V3》之前,不妨回顧一下《槍彈辯駁》整部異色系列的獨特之處。


2017年9月29日 星期五

《Re:CREATORS》全論:脫節的思想實驗


評價一部作品的方法很多。討論作品「深度」是其一。但「深度」是個引人誤解的字眼,會令人以為所謂的「深度」,必定是隱藏在作品背後某個深層結構,也就是作品「內部」的內容、某種「內在價值」。

若以這一定位去理解《Re:CREATORS》,便會覺得它劇情援慢,設定(特別是個別角色的能力)誇張而不平衡。這的確是事實,只不過,《Re:CREATORS》幾乎每一個元素都有現實的參考對象。這些對象不僅是具體的人物或公司,也可以是某種機制、某種現象。那麼,要評價《Re:CREATORS》,就絕不能無視它與外部事物的關聯,即《Re:CREATORS》當中的各種「複製品」所參考的「原型」

2017年9月19日 星期二

《網內人》讀後感:為駭客去神秘化的開端


  小雯死了,從22樓墜下,摔得粉身碎骨。
  警察說是自殺,但她的姐姐阿怡知道,小雯是被「殺死」的。畢竟她在去世前,才因為一起性騷擾案遭到網路霸凌,姓名、學校都被公開,每天忍受著網友不堪的辱罵、陌生人惡毒的眼光。為了不讓小雯白白犧牲,阿怡誓言揪出整起事件的始作俑者,只要能揭開真相,她願意付出任何代價。
  她找上了神秘的無牌偵探阿涅,阿涅繭居在破落的舊大樓裡,生活邋遢、性情乖戾,卻擁有超凡的駭客技術。他很快地縮小了調查範圍,推斷幕後黑手就隱藏在小雯身邊的人之中。
  但隨著真相一層層剝開,阿怡心底那個「妹妹」的形象卻漸漸模糊,不知不覺中,她陷入親情與謊言的迷障裡無法抽身,而罪與罰的天秤也開始傾斜,急速倒向難以意料的結局……

2017年9月12日 星期二

《TRianThology~三面鏡之國的愛麗絲~》:無限逃避,逃到哪裡?



在一個上位空間的魔女「愛麗絲」(アリス)一直以不同世界的「碎片」當成故事閱讀作為消遣活動。由於這活動持續太久,「愛麗絲」開始有審美疲勞,對千篇一律的「碎片」內容感到無聊,要求同伴「兔子」(ウサギ)尋找與別不同的新「碎片」。而「兔子」提出建議的並非改善「碎片」的內容,而是改變「閱讀方式」。兔子拿出三個世界的「碎片」,要「愛麗絲」交叉閱讀不同「碎片」,同時「兔子」又在三個世界埋下了連結點等「愛麗絲」自己發現,向她提供全新的閱讀體驗。


2017年7月8日 星期六

網絡隨筆:關於寫小說,除了感言,還是感言......


朝井遼的直木賞得獎作《何者》中,女主角之一的理香曾說:「我若不在Twitter宣揚自己有多努力,早就站不起來了。

仍未成功的人,要想盡千方百計鼓勵和鞭策自己,令自己不會半途而廢,好讓自己不會錯失不知何時才會降臨的機會。這是一件相當痛苦的事。

2017年6月24日 星期六

《三體》讀後感:詳盡的地球假想史


宏大、精密、踏實、跨越了數百年時空(不計結局的話)的硬派科幻鉅著。

《三體》系列有一個很大的問題:任何一本的書背簡介都不可能看得懂。這部小說雖然非常有名,卻因為無法了解故事大綱,使我長久以來都遺忘了它,直到朋友用力推薦下終於提起勁打開這部厚重的系列。

《三體》的意義,在於它的格局非常宏大,而作者劉慈欣也不是省油的燈,真的有能力駕馭如此複雜的劇情和世界觀,每一段情節,都會突然與遙遠的歷史事作有所連結,合共一千四百多頁的內文幾乎沒有多餘內容。光是這點已經足以在華語科幻小說中名留青史。

《三體》是一部推測性小說(Speculative Fiction),故事建基於三個假設:第一,如果有一個星系擁有三個太陽(恆星),活在經典的「三體問題」(Three Body Problem)之中的住民會有怎樣的身體結構?發展怎樣的科技?建構怎樣的文明?第二,當人類與這個外星文明接觸時,會發生什麼事?第三,假如外星文明真的存在,該如何解答「費米悖論」(Fermi Paradox)?


2017年5月27日 星期六

《海貓鳴泣之時》「反」了「推理」的什麼?


用了三星期將《海貓鳴之時》Episode 1-8全部玩完。

龍騎士07作為受講談社提拔的「浮士德系」作者,獨特的故事風格自然不在話下。「浮士德系」作者(京極夏彥、西尾維新、奈須蘑菇、清涼院流水、森博嗣、虛淵玄,還有後繼的小高和剛)現在幾乎主導了日本次文化界「故事」的部分。不過,龍騎士07的作品真的如其他作者們那樣起到領導的作用嗎?

2017年5月14日 星期日

《虐殺器官》劇場版追加解碼


三作動畫中,我最滿意《虐殺器官》。當然《虐殺器官》原作小說與影像的親和度是三作中最高的。<harmony/>是用編程語言書寫;《屍者的帝國》過多歷史文獻,結尾的「靈魂形而上學」場面也難以單純用影像表現;相反《虐殺器官》是戰爭場面、未來科技畫面與對白,整體風格基本上承襲小島秀夫的《Metal Gear Solid》。

可是,兩小時實在太短了,即使村瀨修功已經盡最大努力涵接故事,劇本依然資訊超載。加上結尾表現得過於含糊,只看一次未必能完全理解。因此即使我對於《虐殺器官》動畫版十分滿意(除了結尾),也仍然覺得需要以這篇文章進行補充。


2017年3月26日 星期日

對《Rewrite》的思考:變革與重寫的道路


作為原作的愛好者,我很欣賞動畫版盡了最大的努力,在處理從遊戲轉換成動畫中的「內容損耗」取得一個平衡,到第二季甚至將原作頗為雜亂的設定整理得很清楚。撇除作畫問題,動畫版稱為「良心製作」實在當之無愧。

《Rewrite》是田中羅密歐一生中故事規模最龐大的作品,集合了他眾多的想法。此作既是科幻故事,又是愛情故事、格鬥故事,甚至是哲學故事、政治故事、保育故事、間諜故事。同時,他也意識到自己是在寫Key社的作品,將麻枝准舊作的部分特色注入其中。如此豐富的作品,我認為極具深入討論的價值。


2017年3月1日 星期三

2017年2月3日 星期五

《返校》短感



恐怖故事一向不是我熟悉的領域,對於台灣文化及歷史也僅是略知皮毛。因此,我沒有能力全面分析最近的當紅遊戲《返校》與傳說的呼應、小物件與歌曲的意涵及各種彩蛋。這些剖析網上已有大量專家在做了,不需要我去班門弄斧。因此,我只會簡單概述我作為一個普通玩家的玩後感。



2017年1月18日 星期三

《三口棺材》:基甸.菲爾的密室講義



(想親自拜讀《三口棺材》完整內容的人可以跳過)

首先,有一種密室殺人,案發現場的房間真的是完全緊閉,既然如此,兇手沒從房間逃出來的原因,是因為兇手根本不在房裡。解釋如下:

2017年1月15日 星期日

《冰刃方程式》讀後感



「我將於近期至府上行竊,請做好準備以免憾事發生。預定盜取物:你的心……」
花蓮市內發生數起神祕怪盜預告偷竊的案件,物品都在不可能的情況下遭竊。這次的委託人前來向林若平求助,在嚴密監視之下,委託人卻慘遭電鋸剖開胸口,心臟被偷走……凶手的目的是? 《偷走你的心》
位於台灣西部的某私立大學,預定在一場推理小說研究社舉辦的演講活動中,安排主講者林若平和大家分享「冰之刃殺人事件」一案。然而就在活動開始時,這位年輕偵探卻沒有出現,而是用了另外一種方式向現場觀眾說明…… 《冰之刃》

我很喜歡看後記。

特別是看完一部精彩小說,就會對作者感到很好奇。究竟他是什麼人,會寫得出這本小說?究竟他經歷了什麼、如何對小說的情節進行構思、靈感從何而來?我從來對「故事背後的故事」非常感興趣。

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